若挟风热,多现发热,身疼,头痛。凡午后面赤,或发烧,举世皆谓阴虚,不知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阳气日衰,不能镇纳其阴,阴邪日盛,上浮于外,况午后正阴盛时,阳气欲下潜藏于阴中,而阴盛不纳,逼阳于外,元气升多降少,故或现面赤,或现夜烧。
钦安指出两法,重在人所难识一面,学者知其所难,作者之心苦矣。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身外冷而觉内热难当,欲得清凉方快。
从外感而致者,感受外来之客邪,客于肺经,闭其清道,肺气不得下降,清涕是出。若更滋其阴,则阴愈盛而阳愈消,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,不知不知。
若邪热上干而痛者,其人必面赤,心烦热,小便短赤,口渴饮冷。第紫虚以《四言举要》阐奥于前,意括未该。
一气盈缩,病即生焉。但肺热者,必有热形可征,如无肺热可征,则是上焦化变之机失职,中宫之土气上升于肺,肺气大衰,而化变失权,故黄涕作。
或少阳之相火一强,主胸膈胁肋胀满。胸中乃肺地面,气欲出而不出,咳嗽斯作矣。